send link to app

圣经-大全


4.0 ( 3200 ratings )
生活 图书
开发 Bo Yuan
自由

《圣经》(Bible)是犹太教、基督教的经典。最初出于希伯来文kethubhim,原意为“文章”,后衍意为“经”;希腊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汉译作“经”。当犹太教经典大量译成希腊文本后,希腊文ta biblia(复数,原意为“诸书”)遂被用以专指这些经典;拉丁文衍为单数词Biblia,后成为犹太教、基督教正式经典的专称,汉译作“圣经”。[1]

《圣经》是一本相当厚的书,页数跟字典差不多,但其实《圣经》不只是一本书,而可以说是一套有66本的丛书。其中有长有短;有古老的作品,也有较近期的作品,内容包括:历史、诗歌、哲学,甚至私人信件和讲章。[2]

犹太教的正式经典,包括律法书5卷、先知书8卷、圣录11卷三个部分,故通称《泰纳克》(Tanak,系Torah、Neviim、Ketuvim三部分的首字母组成),又称“二十四书”。

基督教的经典,包括《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旧约圣经》即犹太教的《圣经》,是从犹太教承受下来的。全书卷数和次序,基督教各派略有不同。《新约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共27卷,包括记载耶稣生平、言行的“福音书”,叙述早期教会情况的《使徒行传》,传为使徒们所写的《书信》和《启示录》。

英文中“正典”(Canon),一词译自希腊文和拉丁文,词源是闪语中的“芦苇”(希伯来文Kaneh)。芦苇修长、纤细、笔直,可用于测量,故渐指“测量用的杆子”,后进一步引申为“尺度”、“标准”或“规范”,被基督徒用来指一系列术语旧约或新约的权威性书卷。[3] 圣经正典的内容就是新旧约全书。希腊文是diatheke,希伯来文是berith,diatheke就是约,berith也是约,所以我们的圣经现在就叫新约、旧约。

1、旧约正典

基督教的经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犹太教的经典,拿来作为自己的经典。这拿来不是简单的拿来。[4] 旧约之成为正典和新约之成为正典两者是不同的,旧约之成为正典经过了千年的辩论(这是犹太教里面的辩论)。由于圣经旧约部分具有极其悠远的历史,因此起初,没有文字,只有语言。[5] 最先是由口头的传统(包括五经都先有口头的传统),后来变成为文字,逐渐的把这些材料聚集起来成为39本。[6] 这39本内以希伯来文圣经的分法为三部分,就是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录。先知书也不只是所谓的大小先知书,还有一些前期的以口来传讲的先知书,也归纳到先知书里面。这三部分是在不同的时候成为正典的。在主前第五世纪,尼希米与以斯拉的时候,律法书成为正典。那时候五经已经编在一起了。亚历山大东征以后,也就是主前第四世纪,先知书开始成为正典,确定某些先知的作品要被纳入先知书。圣卷则要在主前150年的时候才形成。

但到底在何时才把这一切律法、先知书和圣卷合并在一起成为一本圣经的呢?这要等到主后90年,在杰姆尼亚(Jamnia)这个地方,才把这三大类的圣经合并起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旧约圣经。

为何在主后90年呢?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原先犹太的信仰始终是一个圣殿宗教,所谓圣殿宗教,是以献祭为主。男丁每年在三个大节期之间,至少有一个节期要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去朝圣。主后70年耶路撒冷毁灭了,圣殿也被毁了,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献祭。因此,以圣殿为中心的献祭宗教,没有献祭的圣殿时,宗教信仰也就崩溃了,一定要有一个东西来替代圣殿和献祭。所以犹太人把圣殿作为中心的献祭宗教,变成一种“书”的宗教(Book Religion),这本书就是把那39卷书编辑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所称的旧约圣经。[7]

就犹太人而言,无所谓旧约,因为他们不承认新约,旧约是基督徒使用的称呼;基督徒承认有新约,才会有旧约,而犹太教就称它是圣经。在新约圣经提摩太后书3章16节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8] 这里所指的圣经一定是旧约圣经,不可能是新约圣经,因那时候新约圣经不可能完成。因此我们知道很早的时候,基督徒已经把犹太教的圣经(基督教的旧约)全部接受。从耶稣开始,他在讲到的时候就屡次引用旧约圣经,在那时候无所谓旧约,就是圣经。我们在马太福音中可看到他引用圣经之多,简直令人不能相信。例如,罗马书就是以哈巴谷书2章4节“唯义人因信得生”[9] 这一句话作为主题,来发展为一本书的。所以在很早的时候,耶稣和他的门徒都接受了犹太的经卷,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旧约。所以当犹太人在主后90年,把旧约圣经变成一本书的时候,基督徒早已经完全接受旧约了。[10]

然而在教会增长的过程中,信徒渐渐发现旧约有不足之处。一方面犹太教教徒往往驳斥基督徒对旧约的解释;另一方面,福音已传到外邦人当中,他们对犹太教知道不多,只靠旧约未能完全明白福音的信息。外邦教会若要认识基督的生平和言论,必须依靠其他的途径。[11]




2、新约正典

新约的正典可分为三类。5本是关于与历史的,就是四福音加上使徒行传,其他都是书信,最后的启示录是启示文学,共为三种。基督徒从来没有感觉到要把这些书编辑成一本书,一直等到主后150年,有一个人叫马吉安(Marcion)的,异想天开的把一些书信和一本福音书编在一起,由11本书编成了一个集子,说唯有这些是应该读的,他否定所有旧约,说旧约的上帝和新约的上帝是两回事。马吉安认为合格的福音书就是路加福音,在所有的书信中他最爱的就是保罗的作品,所以他就把保罗的10封书信(这10本书就是我们新约中所有的保罗书信减去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编进去,他封他的集子为正典。虽然此事件对新约正典的制定未必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它们却催促教会正视这个范围的问题。[12]

基督徒与正统的教会因此感受到了危机和紧迫,觉得马吉安作为一个持有异端思想的人竟敢随便乱订正典,他们有必要重视制定圣经正典的问题,他们必须自己来订定。因马吉安订立正典这一事件的催促,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最有贡献的异端”,因为若没有他,教会则没有想到要确立正典;因为他的胆大妄为自订新约正典,基督徒在那时才开始忙碌起来,自己搜集资料确立新约正典。先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四本福音书,然后逐渐扩大,一直要到327年在亚他那修(Athanasius)的作品中,我们才发现有27本书的名字,而起排列方式与我们今天的圣经完全一样。

到了主后397年在北非迦太基,教会才确立这27本书为我们今天的新约正典,所以这27本书得来不易,直到此时这27本书才是正典,不得增删,和旧约的39本合在一起,成为圣经。

可见,《圣经》的正典形成是一个持续时间非常长的过程,很难说某一个教会英雄或权威机构制定了《圣经》。相对而言,它是一个自然的产物。如果考虑到基督教的《圣经》所接纳的《旧约》本身是一个更加漫长的过程的产物,那么,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确立下他们的正典,实际上是对自己所处的信仰统绪、文化源流的一个确认,而不是制定或构建。但是,封闭的正典却标志着基督教确定了自己的边界,标志着基督教已经成熟。

圣经的宗教价值

1、提供了希伯来民族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在圣经中,历史资料占大量篇幅,它们记录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希伯来人的历史包括:上帝如何拣选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亚伯拉罕的后裔在埃及如何受奴役,摩西如何领他们出埃及,希伯来民族在迦南如何建立国家,大卫及其家族如何登上耶路撒冷的王位,北国以色列如何毁灭和南国犹大人如何从囚居地返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并恢复宗教生活。基督教将以上历史接受为他们祖先的神圣历史,到公元1、2世纪又加上耶稣基督的降生、传道、受难和复活,以及早期教会的发展。犹太教和基督教信徒确信,这些事件都是在上帝的直接安排下发生的。

2、提供了神学教义

如关于上帝的存在与属性人类万物的起源,上帝与人类的关系,人的生死,现世与来世,天国等。

3、提供了伦理道德的准则

犹太教徒和基督徒以圣经为道德准则的首要来源,并认为这些准则来自上帝本身。如,人与人之间应如何对待?对触犯过自己的人应持何种态度?等等。

4、规定了教会的组织和活动

圣经的许多篇幅都涉及地方和较高层次的宗教团体的组织构成,以及犹太教和基督徒礼拜仪式的具体条例。

5、提出 了关于末世的观念

“末世伦”在圣经中占有重要地位。圣经以为现世仅是进入末世之前的准备阶段。此外,在西方社会,圣经还是一部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圣书,甚至被视为一种“圣像”,用于法庭证人的宣誓,就任重要职务者的就职内典礼等。一些家庭则把“圣像式”的圣经代代相传,上面记录着家庭成员的生生死死。有人甚至将圣经作业辟邪的法定主和护身符,如士兵为求平安而身藏小型圣经奔赴战场。